13年那会儿,我刚到帝都。有一天需要去和大学同学面基,便早早地下班,坐了地铁去寻他。其实平日里并不会走得这么早的,只是因为他那距离远了些,便破了例。
走出办公楼的时候发现太阳居然还在天上,意外的发现。在1号线建国门站的时候,我站在队伍中等待着1号线的到来。
彼时的队伍竟然还充满了些许的松弛感,虽然正是下班高峰期。
眼看着一号线的列车缓缓进站,一节又一节车厢从我面前划过时,眉头渐渐皱了起来:怎么这么多人。
反正时间也不急,便盘算着不与他们一道抢时间。没成想车一进站,队伍便紧张起来,后面的人开始蜂拥而上把人朝车厢里推。
眼看着车厢里人满为患实在挤不进去,我便用胳膊撑着车门说不要挤了不要挤了等下趟吧。
后面的大哥说能走一个是一个,走你。
力大砖飞,给我直接推上去了。
夹在人缝中的我艰难回头,看着大哥不甘心地看着车门就在他面前艰难关上,满眼气愤。
在很多很多年后,每当我想形容帝都的地铁多么拥挤时,总会把这个陈年包浆的段子拿出来一遍遍地盘。
那个我本不想硬挤,却被人群裹挟比挤了上去的我,在当下的时间里,总是被我一遍又一遍想起。
我的时间线里充满了哪吒,特朗普,DeepSeek,AI,股市。
让我想起了好些年前一样大火的区块链,元宇宙,NFT,WEB3.0。
如今潮水渐渐褪去,热点换了又换,唯一不变的只有那些永远在风口上攒动的人群。
以及我这头只想安静地拱槽却发现这槽都被人推着换的说不清是牛马还是猪的生物,反正自我感觉不像人。
就这样身处在一个被热点信息轰炸的年代。不管是微博还是朋友圈,不管是B站还是群聊,到处充斥着DeepSeek,要么是哪吒,要么是机器人,要么是AI。
翻天又复地,革命新纪元。有时候我会想,这些都革了谁的命,莫不是想先革我的贱命。
然而我是个极不喜欢凑热闹的人。总感觉似乎有点儿反社会人格。一堆人都喜欢去看的东西,我就不爱看。一堆人都喜欢去搞的东西,我就不爱搞。
所以当年阿凡达万人空巷的时候,我视若无睹。非死不可都改名META的时候,我一脸嫌弃。
事到如今我都没去看过阿凡达,也没仔细研究过元宇宙。有时候我会认真地反思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叛逆,是因为不喜欢钱吗。
再想想又会觉得绝望,想来安安静静地生活,有希望,有期待,有兴趣的生活,怕是不再会有了。
只会被这浮躁的热点裹挟着,屈服于生存的压力之下,慢慢扭曲。
上次B站里看一个视频,视频里的人说,我喜欢钱,为什么喜欢,因为钱不会对不起我,它从不骗我。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想想又不太对,你可以跟它们一起叫啊,可是你没有,那也是你的选择。
我也有这个问题,所以去查了下

ds说:
逆反心理与自主权需求
自我认同的构建需求
认知习惯的本质差异
群体认知的局限性
审美期待的自我保护